生第二胎前的經濟考量與育嬰假影響主要可從以下幾個面向理解:
經濟考量
- 薪資收入與經濟能力是影響是否生第二胎的重要因素。研究指出,較好的薪資收入會提高生育第二胎的可能性。
- 育兒相關的津貼與補助雖然能減輕部分經濟壓力,但整體育兒環境是否友善、工作工時與薪資水平仍是家長考慮是否生第二胎的關鍵。
- 家務與育兒工作分工的平等性也會影響女性生第二胎的意願。當男性分擔更多育兒工作,女性負擔減輕,生育意願會提升。
- 有祖父母協助照顧嬰幼兒的家庭,生第二胎的可能性也較高。
育嬰假影響
- 台灣育嬰假可申請至孩子滿3歲,且若同時撫育多名未滿3歲子女,育嬰假天數合併計算,但總天數以2年為限;若雇主同意,則每胎可分別請滿2年。
- 育嬰假期間無薪水,但可申請育嬰留職停薪津貼以減輕經濟壓力。
- 育嬰假期間年資暫停,可能影響年終獎金,對家庭經濟有一定影響。
- 育嬰假申請需提前10日以書面通知雇主,讓雇主能安排人力。
- 父母可同時申請育嬰留職停薪津貼,增加育兒彈性。
綜合來看
生第二胎的決策不僅是經濟能力的問題,也與夫妻間的親職責任分工、育兒支持系統(如祖父母協助)、以及育嬰假制度的設計密切相關。育嬰假雖提供時間照顧孩子,但無薪且可能影響職場年資,對家庭經濟造成壓力,成為生第二胎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政府若能進一步完善育兒支持政策、促進家庭內部的平等分工,將有助提升生育第二胎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