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空間禁菸政策與推動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重點:
1. 禁菸場所範圍擴大
台灣菸害防制法規定多數室內公共場所全面禁止吸菸,並於2023年(112年)2月15日修法,將幼兒園、托嬰中心、居家式托育場所、大專院校及酒吧、夜店(設有獨立空調及獨立隔間的室內吸菸室除外)納入禁菸場所。此外,地方政府可依據場所通風、進出人數及滯留時間等因素,公告更多禁菸區域,如老街、公園、校園周邊通學步道及超商騎樓,至今已公告逾2萬處禁菸場所。
2. 戶外公共空間禁菸趨勢
法國於2025年6月起實施全國性公共場所禁菸令,針對海灘、公園、公車亭、圖書館、游泳池及學校周邊10公尺範圍全面禁菸,違者罰鍰最高可達700歐元,目標在2032年建立「無菸世代」。此趨勢反映全球對戶外公共空間二手菸危害的重視。
3. 推動措施與管理
- 業者須在入口及適當地點設置明顯禁菸標示,不得提供菸灰缸或吸菸相關器物,並有責任勸阻吸菸行為。
- 執法人員可直接對禁菸場所吸菸者處以罰鍰,罰鍰金額從新台幣2,000元至1萬元不等。
- 禁止菸品廣告及加強教育宣導,提升民眾對二手菸危害的認知,營造無菸環境。
- 禁止未滿20歲者吸菸,並加強菸盒警示標示面積及禁止使用特定添加物。
4. 成效
經多年推動,台灣成人吸菸率從2008年的21.9%下降至2024年的12.8%,降幅近四成,顯示禁菸政策與措施有效降低吸菸率。
總結:公共空間禁菸政策涵蓋室內外多種場所,結合法規擴大禁菸範圍、明確標示、罰則執行及教育宣導,目標是減少二手菸暴露,保障公共健康,並逐步推動無菸世代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