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產檢中血壓量測的重要性主要在於早期發現妊娠高血壓及相關併發症,避免對孕婦及胎兒造成嚴重影響。妊娠高血壓通常指懷孕20週以後出現的高血壓狀況,若未及時發現與控制,可能導致子癲前症、胎兒生長受限、早產甚至胎死腹中等風險。

血壓量測的重要性

  • 早期偵測妊娠高血壓:透過定期量測血壓及尿液蛋白檢查,能及早發現血壓異常,及時介入治療。
  • 預防嚴重併發症:妊娠高血壓若未控制,可能進展為子癲前症,對母胎健康造成威脅。
  • 居家血壓監測輔助:對高風險孕婦,居家每日量測血壓有助於掌握血壓變化,減少頻繁回診不便,並提供醫師調整治療依據。

血壓量測的頻率

  • 產檢時必測:每次產檢都會量測血壓,通常產檢頻率依孕期不同而調整,初期約每4週一次,後期可能每1-2週一次,甚至每週一次。
  • 高風險孕婦建議更頻繁監測:若有妊娠高血壓或其他高風險因素,醫師可能建議居家每日量測血壓,並定期回診追蹤。

血壓量測的標準

  • 妊娠高血壓診斷標準為:懷孕20週後,血壓收縮壓≥140 mmHg或舒張壓≥90 mmHg,且需在間隔6小時以上的兩次測量中持續高於此標準。

小提醒

  • 建議孕婦使用經專業認證的全自動電子血壓計,並可將家用血壓計帶至醫院校正,確保數據準確。
  • 量測時應保持安靜、坐姿正確,並記錄數值供醫師參考。

總結來說,孕期血壓量測是產檢中不可或缺的項目,透過規律且準確的血壓監測,能有效預防及控制妊娠高血壓,保障母嬰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