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性防曬與化學性防曬在安全性上的比較主要可從成分特性、對肌膚的刺激性及使用適用性來分析:

  • 物理性防曬主要成分為氧化鋅和二氧化鈦,透過在皮膚表面形成一層屏障,反射或散射紫外線,達到防曬效果。這類防曬劑的安全性較高,穩定性好,不易引起過敏反應,特別適合敏感肌膚使用,且能立即發揮防曬作用,不需等待吸收時間。

  • 化學性防曬則是利用有機化學成分(如水楊酸鹽、肉桂酸鹽、辛環烯烷等)吸收紫外線並轉化為熱能釋放。這類防曬產品質地較輕薄、不會泛白,延展性佳,適合日常使用及搭配彩妝,但部分化學成分可能滲入皮膚,對敏感肌膚有較高刺激和過敏風險,且需等待約20分鐘吸收才能達到最佳防曬效果。

  • 在使用安全性上,物理性防曬因成分較大分子且作用於皮膚表面,較不易引起皮膚刺激或過敏,而化學性防曬因成分分子較小,可能滲透皮膚,敏感肌膚使用時需特別注意成分選擇

  • 兩者在法定濃度範圍內使用均被認為安全有效,且可視需求混合使用以兼顧即時防護與使用感受。

綜合來看,物理性防曬在安全性和對敏感肌膚的友善度上較優,化學性防曬則在使用感受和防護範圍上較有優勢,但可能帶來較高的刺激風險。選擇時可依個人膚質及使用需求做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