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幼童近視的成因主要可分為先天因素與後天因素兩大類。先天因素包括遺傳及種族影響,若父母有高度近視,子女罹患近視的風險可高達78%。後天因素則以生活習慣及環境為主,尤其是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如閱讀、寫字、看螢幕)及不良用眼習慣,會導致睫狀肌持續緊繃,進而影響眼球結構,造成近視或度數加深。

此外,幼童眼睛尚在發育階段,若有高度近視、遠視或散光等屈光不正,或兩眼度數差距過大,會造成影像不清楚,可能引發弱視。弱視的黃金治療期約在6歲以前,若錯過此時期,視力可能定型且難以改善。

早期發現的重要性在於:

  • 3~4歲是視力發展關鍵期,及早檢查能及時發現近視、弱視或其他視力異常。
  • 早期治療能有效矯正視力,避免視力惡化或弱視定型,保障孩子未來視力健康。
  • 家長可透過觀察孩子是否有眯眼、看東西靠近、頻繁揉眼等行為,及早帶孩子接受眼科檢查。

因此,建議家長從3歲起定期帶幼童做全面眼睛檢查,並注意用眼習慣,適度增加戶外活動,減少長時間近距離用眼,以預防近視及其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