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自習時間的教學活動替代方案與成效分析主要可從以下幾個面向說明:

1. 早自習取消背景與政策調整

  • 教育部於2022年8月正式取消高中強制早自習規定,延後學生到校時間至8點10分,並限制每週最多1天全校集合活動,讓學生至少有4天可自由規劃早晨時間。
  • 此政策主要因應學生普遍睡眠不足,影響學習專注力,並透過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快速通過。

2. 替代方案與教學活動設計

  • 學生自主規劃時間:學生可選擇在教室自習,或晚點起床以補足睡眠,提升精神狀態。
  • 多元學習活動:早自習時間可用於預習課程內容、閱讀課外書籍、複習功課、討論小組作業等,促進自主學習與合作能力。
  • 補救教學利用:部分學校利用早自習、自修或聯課時間進行補救教學,針對學習落後學生提供簡化教材與個別輔導,提升學習成效。
  • 學習站模式:以學習站(learning stations)方式在教室內設置多種學習區域,經濟且有效率地進行補救教學。

3. 成效分析

  • 時間彈性提升:取消強制早自習後,學生時間彈性增加,能依個人狀況調整作息,理論上有助於提升專注力與學習效率。
  • 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需自行規劃早晨學習活動,促進時間管理與自律能力。
  • 補救教學挑戰:補救教學雖有助於學習落後學生,但面臨教師授課時數重、學生動機不足、教材調整困難等問題,影響持續性與成效。
  • 整體學習成效:早自習取消後,若學校能有效設計多元自主學習與補救教學方案,將有助於提升學生學習動機與成績,但需配合教師資源與學生參與度。

總結

取消早自習後,以學生自主規劃時間、多元學習活動及補救教學為主要替代方案,整體成效依賴學校教學設計與學生自律程度。此政策提升了學生的時間彈性與自主學習能力,但補救教學的資源與動機問題仍需持續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