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副食品中「無添加」與「天然食材」的標準主要有以下幾點比較:

項目 無添加標準 天然食材標準
定義 不添加人工色素、防腐劑、香料、鹽、糖、味精等化學添加物 使用新鮮、未經加工或少加工的食材,保持食材原始狀態
食材來源 可能包含經過加工但不含人工添加物的食材 強調嚴選在地新鮮食材,如台灣契作香米、肉品有生產履歷認證
加工方式 可能使用高壓滅菌等食品安全技術,但不添加化學物質 盡量保持食材自然風味,避免過度加工
營養考量 避免添加物對寶寶腎臟負擔,保持食物純淨 強調均衡營養,搭配全穀根莖類、蔬菜、水果、豆魚蛋肉類等多元食材
認證標章 例如雙潔淨標章(無添加、零基改等規範) 可能有生產履歷認證、契作認證等食材來源證明
實例品牌 EATMI全素白米包(無添加麵粉、奶類、蛋類,符合雙潔淨標章) 農純鄉寶寶粥(純天然無添加,嚴選在地新鮮食材)

具體來說,「無添加」強調的是不使用任何人工化學添加物,確保寶寶食用安全且不增加腎臟負擔;而「天然食材」則更注重食材本身的來源與品質,選用新鮮、在地且有生產履歷的食材,保持食物的自然營養與風味。

此外,寶寶副食品的營養搭配也很重要,通常會以全穀根莖類為主,搭配蔬菜、水果及蛋白質來源,且避免添加鹽、糖、味精等調味料,以符合寶寶成長需求並減少腎臟負擔。

總結來說,無添加是指不含人工化學添加物的安全標準,天然食材則是指食材本身的新鮮與純淨度,兩者在寶寶副食品中常常是並行不悖的標準,選擇時可依照品牌是否有相關認證及食材來源來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