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預防異物哽塞的飲食與行為習慣,主要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 進食習慣調整

    • 採取小口慢嚼的方式,每次只吃一小口,避免囫圇吞嚥或大口塞食物。
    • 進食時保持緩慢節奏,確定已吞嚥後再吃下一口。
    • 每進食3~5次休息一下,整體進食時間控制在30~40分鐘內,避免疲勞導致嗆咳風險增加。
    • 遇到咳嗽時應暫停進食,待咳嗽停止且調整食物狀態後再繼續。
  • 食物選擇與處理

    • 避免食用黏稠、不易咬斷的食物,如麻糬、湯圓、糕餅等。
    • 避免小型顆粒狀且質地堅硬的食物,如堅果、核果,必要時可將食物打碎或切成小塊。
    • 有果核的水果應去除果核後再食用。
    • 對於高危險族群(如老人、吞嚥困難者),可使用小湯匙,並特別注意食物的黏稠度和大小。
  • 姿勢與環境

    • 進食時應保持坐姿,避免躺著吃東西。
    • 對於身體衰弱或吞嚥功能不佳者,應特別注意餵食姿勢與方式。
  • 口腔肌肉訓練

    • 鼓勵老人或吞嚥困難者多說話、多唱歌,促進口腔肌肉運動,降低哽塞風險。
    • 必要時可請專業人員指導口腔肌肉訓練。
  • 特別注意群體

    • 精神疾病患者、長者、慢性病患者因吞嚥功能受影響,應特別注意飲食安全,避免快速進食或搶食行為。
    • 家屬及照護者應接受異物哽塞急救衛教,並了解預防措施。

這些飲食與行為習慣能有效降低異物哽塞的風險,保障進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