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互動對自我概念與情緒發展有顯著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自我概念的形成與增強:良好的手足關係能夠促進個體的自我概念發展,尤其在學習障礙學生中,手足間的正向互動有助於提升自我認同與自信心,雖然量化研究中手足關係與自我概念的正相關未必達統計顯著,但質性研究發現良好的手足關係確實能增進自我概念。

  • 情緒與社會技能的發展:幼兒透過與手足的遊戲互動,學習社交理解、角色扮演、情緒調節、協調與合作等技能。這些早期的手足互動經驗能幫助幼兒發展心理狀態的理解,並影響其後與同儕的互動能力,如衝突解決和情緒調節。

  • 利社會行為的培養:溫暖且友善的手足關係與兒童期的合作、分享、協助等利社會行為密切相關,這些行為對情緒健康和社會適應均有正面影響。

  • 特殊需求家庭中的手足互動:在有身心障礙成員的家庭中,手足間的互動更為複雜,可能對正常手足的自我概念產生正負面影響。研究指出,正常手足的自我概念不僅受人口背景和障礙類別影響,更受手足互動狀況及社會觀點的影響。此外,這些手足可能面臨同儕關係的壓力,擔心特殊手足的狀況影響自己的人際關係。

  • 家庭系統理論視角:自我概念被視為家庭功能的一部分,家庭中親子與手足關係的良好互動是促進自我概念發展的重要因素。

綜合以上,手足互動在自我概念的建立與情緒發展中扮演關鍵角色,透過日常的遊戲、溝通與合作,孩子們學習理解自我與他人,調節情緒,並培養社會適應能力。特別是在有特殊需求成員的家庭中,手足關係的質量更直接影響個體的心理健康與生活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