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現有資料,經痛時尋求醫療協助的比例及原因如下:

  • 尋求醫療協助的比例:一項針對555名12歲以上女性的調查顯示,超過85%的女性曾經歷經痛,但其中只有不到40%曾求醫或尋求專業意見,顯示多數女性並未積極就醫。

  • 醫療選擇與年齡分布:在台灣2008年的研究中,13-19歲及19-45歲女性因經痛就醫者多數選擇中醫(分別約75.2%與63.3%),而45-55歲女性則較多選擇西醫(約51.6%)。此外,居住地人口密度也影響醫療選擇,低人口密度地區女性較偏好西醫治療,高人口密度地區則偏好中醫。

  • 尋求醫療的主要原因:經痛的原因包括氣滯與血瘀,導致下腹部脹痛或刺痛,且可能因活動量不足使氣血流動不順暢而疼痛。經痛可分為原發性(從初經開始即有疼痛)與繼發性(後天發生且疼痛逐漸加劇,可能因子宮內膜異位、子宮肌腺症、子宮肌瘤等器質性病變引起),後者通常需要西醫檢查以找出病因。

  • 就醫原因與需求:部分女性因經痛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如無法上課或工作),會尋求中醫或西醫治療以緩解症狀,例如中醫透過活血、溫經藥物調理改善經痛。然而,調查顯示仍有大部分女性未正視經痛背後可能的病因,未積極求醫。

綜合以上,經痛時尋求醫療協助的比例約在四成以下,主要因經痛嚴重影響生活或疼痛加劇而就醫,選擇中醫或西醫則與年齡、居住地及經痛性質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