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寶寶感冒頻率較低的主要原因在於母乳中含有多種活性免疫因子,這些成分能有效提升寶寶的免疫力,提供天然的保護力,減少感染病菌的機會。

具體來說,母乳中含有多元活性因子如HMO(人類乳寡糖)、sn-2 PA、神經節苷脂gsMO、α蛋白、核苷酸,以及免疫球蛋白IgA、IgM等,這些成分能幫助寶寶建立強大的免疫防線,抵抗外來病菌,降低發燒和感冒的頻率。此外,母乳中的抗體能即時對抗病毒,即使媽媽感冒,透過親餵母乳,寶寶也能獲得抗體保護,減輕症狀並降低感染嚴重度。

臨床觀察顯示,母乳餵養的寶寶不僅生病頻率較低,且即使生病,恢復速度也較快。母乳餵養能降低寶寶罹患感冒、流感、耳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及腹瀉等疾病的風險,且這種保護效果與哺乳持續時間長短有關。

因此,醫學專家建議母乳哺餵至少持續到寶寶六個月大,甚至可延續至兩歲,以充分利用母乳中豐富的免疫因子,幫助寶寶建立良好的免疫系統,減少感冒及其他感染的發生。


重點整理:

影響因素 說明
母乳中的免疫因子 HMO、IgA、IgM等多種活性成分,提供抗菌抗病毒保護
抗體傳遞 媽媽感冒時,透過母乳傳遞抗體給寶寶,降低感染風險及症狀嚴重度
臨床觀察 母乳寶寶生病頻率較低,恢復較快,降低呼吸道及腸胃道感染風險
哺乳建議 建議至少哺乳六個月,持續哺乳至兩歲更有助免疫力建立

以上資訊均來自近期醫學研究與臨床觀察,充分證明母乳對寶寶免疫力的正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