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關於「事後避孕藥轉為指示藥」的爭議主要圍繞在藥物安全性、使用風險、醫療責任以及女性自主權等議題,現況仍在討論與評估階段。

爭議重點如下:

  • 醫界立場:反對全面開放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建霈強調,事後避孕藥屬於緊急避孕手段,具有一定風險,必須由醫師評估後開立處方,避免民眾誤用或忽略潛在副作用與健康風險。黃建霈舉例曾有因誤判出血為月經,實為懷孕且後續發生子宮外孕破裂致死的案例,顯示婦產科醫師的專業判斷不可或缺。

  • 藥界與部分團體主張轉為指示藥
    藥界支持將事後避孕藥轉為指示藥,認為這有助於保障女性自主權,並符合國際趨勢,讓女性能更方便取得緊急避孕藥物。

  • 食藥署與衛福部態度
    食藥署表示,事後避孕藥轉為指示藥仍需時間進行風險評估,並邀集醫藥界、婦女團體及教育部等多方討論,尋求社會共識。衛福部也召開專家會議,但目前醫藥界意見分歧,尚無定論。

  • 婦產科醫學會強烈反對
    婦產科醫學會公開聲明反對將事後避孕藥Levonorgestrel開放為藥師指示用藥,擔心可能使婦女尤其是青少女面臨更大健康風險,呼籲審慎考量。

  • 民眾態度調查
    2024年有調查聚焦於民眾對事後避孕藥放寬為指示藥的態度,反映社會對此議題的多元看法與關注。


總結

目前台灣事後避孕藥仍屬處方藥,必須由醫師開立。轉為指示藥的議題因涉及藥物安全、醫療責任及女性健康權益,仍在多方評估與討論中,尚未有明確政策定案。醫界普遍擔憂風險與誤用問題,藥界則強調便利性與自主權,政府機關持續蒐集意見,尋求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