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早產兒或有潛在健康問題寶寶的特殊護理,以下是專業的居家照護建議,涵蓋餵食、體溫調節、感染預防等多方面:

1. 餵食照護

  • 早產兒因消化系統尚未成熟,餵食需特別注意。初期可能需經由餵管餵食,逐漸增加奶量,並觀察寶寶的消化狀況,如無溢吐奶或腹脹,才可改用口腔餵食。
  • 餵食後至少一小時避免洗澡,以免影響消化。

2. 體溫調節

  • 早產兒體溫調節能力較差,因皮下脂肪少且汗腺未發育完全,容易受環境溫度影響。
  • 室內溫度應維持在攝氏25至28度,並避免溫度劇烈變化。
  • 出院後家長需細心照顧,確保寶寶保持適當溫暖。

3. 感染預防

  • 接觸寶寶前務必洗手,保持手部清潔。
  • 家中應保持良好通風,禁止吸煙,減少寶寶感染風險。
  • 早產兒免疫力較弱,需按時完成預防接種,並定期回診追蹤健康狀況。

4. 皮膚與口腔護理

  • 早產兒皮膚較細嫩,換尿布後可在肛門口塗抹凡士林,預防紅臀,但若出現嚴重紅疹或破皮,應停止使用並尋求醫療協助。
  • 口腔清潔可用乾淨紗布沾水輕拭,避免奶垢堆積。

5. 其他照護建議

  • 出院後需依醫師安排定期回診,特別是出生週數小於34週的早產兒,應定期接受眼科視網膜追蹤。
  • 鼓勵親子互動,如眼對眼交流、輕柔撫摸,有助寶寶感官發展。
  • 注意寶寶的活動警覺期,若哭鬧或肢體活動頻繁,應先滿足其生理需求,再進行親子活動。

綜合以上,早產兒及有潛在健康問題的寶寶需要細心的多面向照護,家長應與醫療團隊密切合作,確保寶寶在安全、溫暖且衛生的環境中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