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毒性紅斑(Erythema Toxicum Neonatorum, ETN)是一種常見且良性的皮膚現象,通常發生在出生後24至48小時內,常見於新生兒臉部、軀幹及四肢,表現為紅色斑塊,有時伴隨小膿皰或充滿透明液體的水泡,但通常不會引起嬰兒搔癢或不適。
診斷
- 臨床評估為主:醫師會根據嬰兒的病史(如出生狀況、症狀出現時間)及詳細的皮膚檢查來判斷皮疹的特徵和分布。
- 診斷測試:大多數情況不需特殊檢查,若有疑慮,可能會做皮膚切片或驗血以排除其他感染或皮膚病。
- 鑑別診斷:需與米莉亞(白色小囊腫)、新生兒痤瘡(多見於臉部且有粉刺)、膿皰瘡(細菌感染需治療)等疾病區分。
醫療建議
- 通常無需治療:新生兒毒性紅斑屬於自限性疾病,通常在3至6天內自然消退,無併發症。
- 注意觀察:若膿皰變大或數量增加,可能引發膿痂疹或毛囊炎,應盡速就醫。
- 避免亂用藥物:不建議自行塗抹藥膏或其他外用藥物,以免刺激皮膚或引起過敏。
- 保持皮膚清潔與乾燥: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或油類,保持嬰兒皮膚清潔和舒適。
總結來說,新生兒毒性紅斑是一種良性且自限性的皮膚狀況,主要依靠臨床診斷,通常不需特殊治療,只需密切觀察並避免刺激,若有異常變化則需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