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出國的目的地是北京,傍晚七點整抵達後,直接搭車前往聞名中外的八達嶺長城,準備實地感受這段象徵中國歷史的壯麗建築。原以為夜色下的長城能帶來一絲遼闊與滄桑,沒想到第一印象卻完全顛覆了期待。
在八達嶺景區居然看到台灣人熟悉的全家便利商店,本以為會是個小確幸,結果一走進去,裝潢卻簡陋到令人錯愕,完全沒有台灣分店的清爽與整潔,反而像回到千禧年前後的老舊雜貨店。北京作為中國首都,原以為城市發展會如傳說中般宏偉,沒想到街道規劃與基礎設施竟有種「被時間遺忘」的落後感,主觀感覺甚至落後台北二十年之多。這樣的景象,讓人不禁聯想到文革對城市發展與美感的摧毀。
當然,不能只看便利商店評判一座城市,我努力保持開放心態走入長城景區。結果迎面而來的是洶湧的觀光人潮。今天明明是星期一,原以為可以避開人潮,沒想到現場卻是人山人海,排隊、擠車、走路都得靠著推擠才能前進,讓人質疑這些人是放假還是根本沒在上班?
古代守衛長城的士兵大概也沒遇過這種等級的「防線壓力」吧——不是來敵,而是來自四面八方的觀光客。也許是因為人太多、氣氛嘈雜,站在長城上竟無半點歷史的厚重感,更多的是一種「被導覽操控的觀光感」,一切都顯得商業化、制式,缺乏沉浸感,讓人失望。
說到實際去旅遊的落差,不得不提北京的手搖飲。走累了想買杯果茶解渴,卻發現所謂的「現泡果汁」居然喝起來像超商濃縮果汁水勾兑,毫無層次感。對於來自台灣、身處手搖飲天國的人來說,這種品質實在無法接受。台灣的手搖飲無論在原料還是調配比例上,早已內卷出高標準;反觀北京市區的飲料店,大多口味單一、甜膩無層次,難以喝完。
除了物質條件上的落差,另一個衝擊來自文化氛圍的不同。景區中時不時可聽見大聲喧嘩,無論老少男女都愛用高分貝交談,有些人甚至直接席地而坐於景點地板上,讓人難以適應。不講究秩序、不注重公共場合的行為舉止,讓整體觀光體驗大打折扣。這並非針對個別行為,而是現場大量出現的現象,讓人感到文化衝擊與疲憊。
回過頭看整趟八達嶺行程,無論是人潮、景觀、文化素質還是飲食體驗,都未能帶來令人驚艷的感動。原本預期能感受到歷史的磅礴與民族的自豪,最後卻只留下「被觀光化嚴重過度」的疲累與失落。若未來還有機會造訪北京,我會選擇前往人煙較少、保存原貌較佳的居庸關長城,或探索其他較具文化深度的古蹟區域。
或許這次的體驗對部分旅人來說只是「運氣不好」,但對我而言,這趟北京首日的感受,更像是一場對現代中國觀光現況的寫實剖面。
當你想帶父母或長輩到北京旅遊、看看萬里長城壯闊風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