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Table of Contents
一、什麼是諾羅病毒?
諾羅病毒(Norovirus)是一種常見且高度傳染性的病毒,主要透過糞口傳染、食物或水污染、接觸感染者或受污染的物體而傳播。它是引起病毒性腸胃炎的主要病原體之一,特別是在冬季時期更容易爆發群聚感染,因此又有「冬季嘔吐病」之稱。
根據台灣疾病管制署的資料,諾羅病毒的傳染力非常強,只需少量病毒顆粒就能引發感染,因此在學校、安養機構、醫院等密閉環境特別容易造成群聚感染。
二、感染諾羅病毒的症狀
感染諾羅病毒後,大多會出現急性腸胃炎的症狀,常見包括:
- 噁心
- 嘔吐(尤其是孩童較常見)
- 腹瀉(成人較常見)
- 腹痛或胃痙攣
- 輕微發燒
- 頭痛
- 全身倦怠
症狀通常會突然發作,讓人措手不及。有些人甚至在進食後不到幾小時內就開始嘔吐或腹瀉。
三、潛伏期與發病時間
諾羅病毒的潛伏期短暫,通常為 12至48小時,也就是說,從接觸病毒到出現症狀,大約只需要半天到兩天的時間。
症狀發作後,一般會持續 1至3天,有些人可能拖到5天才完全恢復,但大多數人在48至72小時內就會明顯好轉。
四、諾羅病毒多久會好?
大部分健康的成人或孩童感染諾羅病毒後,會在2到3天內自行痊癒。不需要特別的藥物治療,只要好好休息、多補充水分與電解質即可。
然而,以下情況可能會讓恢復期拉長:
- 年長者(尤其是65歲以上)
- 幼兒(特別是5歲以下)
- 免疫系統較弱者(如接受化療、器官移植患者)
- 有慢性病史的人
對這些族群而言,諾羅病毒雖然不會直接致命,但脫水與電解質不平衡可能會造成嚴重後果,因此需要特別注意。
五、恢復後還會傳染嗎?
是的!這是許多人容易忽略的關鍵。
即使症狀已經完全消失,患者體內仍可能攜帶病毒達2週以上,有些甚至可長達1個月(尤其是幼兒)。因此,康復後仍需注意個人衛生與防護措施,以免傳染給他人。
疾管署建議,症狀消失後 至少還要休息48小時 再返校或上班,以避免病毒散播。
六、如何治療諾羅病毒?
目前沒有針對諾羅病毒的特效藥物,治療方式以緩解症狀和支持性療法為主:
1. 補充水分與電解質
嘔吐與腹瀉會讓身體大量流失水分與礦物質,建議可飲用:
- 運動飲料(適量稀釋)
- 電解質補充液(如口服補液鹽)
- 白開水(需適量,不建議單喝大量水)
2. 飲食調整
- 剛開始不建議進食油膩、辛辣、乳製品等刺激性食物
- 可從粥、水煮馬鈴薯、吐司等清淡食物開始
- 少量多餐,避免一次吃太多
3. 休息為主
多數人只要好好休息,讓免疫系統對抗病毒,便可自然康復。
4. 藥物使用
- 一般不建議隨意服用止瀉藥,以免阻止病毒排出體外
- 如症狀過於嚴重(如連續嘔吐超過24小時或高燒不退),應立即就醫
七、什麼情況要就醫?
如果出現以下情況,建議及早就醫:
- 小孩持續嘔吐無法進食,出現口乾舌燥、眼窩下陷等脫水現象
- 年長者或慢性病患者症狀未見改善或有惡化趨勢
- 出現高燒(超過39°C)、血便、嚴重腹痛
- 意識模糊、極度虛弱、無法自行走動
八、如何預防諾羅病毒?
雖然諾羅病毒傳染力強,但透過正確的衛生習慣仍可有效預防:
1. 勤洗手
- 用肥皂與清水洗手,尤其是上廁所後、換尿布後、處理食物前後
- 酒精類乾洗手對諾羅病毒效果有限,以肥皂清洗較佳
2. 食物煮熟再吃
- 高溫可破壞諾羅病毒,尤其是貝類(如牡蠣)需徹底煮熟
3. 注意飲水與環境衛生
- 避免飲用生水或不明水源
- 環境表面(如門把、廚房流理台)應定期以含氯漂白水清潔消毒
4. 感染期間避免接觸他人
- 發病期間應留在家中休息,避免上班上學
- 使用獨立的餐具與毛巾
- 嘔吐物或排泄物須小心清理並妥善消毒
九、特別提醒:群聚感染與通報
在學校、托嬰中心、醫療機構等場所,如出現多人嘔吐、腹瀉的情況,可能是諾羅病毒群聚感染。此時應通報衛生單位並加強消毒,以防疫情擴大。
十、恢復期與日常照護
項目 | 說明 |
---|---|
潛伏期 | 12-48小時 |
發病期 | 通常持續1-3天 |
康復所需時間 | 健康者多在2-3天內痊癒 |
傳染期 | 發病期間+症狀消失後至少48小時 |
治療方式 | 支持療法:補水、休息、清淡飲食 |
預防方式 | 勤洗手、食物煮熟、環境消毒 |
諾羅病毒會自然痊癒嗎?
諾羅病毒來得又急又猛,讓人措手不及,但幸好大多數感染者只需幾天就能自然痊癒。最重要的是,了解病毒的傳染特性與正確的照護方式,才能保護自己與他人。尤其在流行季節,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才能降低被感染的機率。
若你或家人不幸中鏢,也別太驚慌,只要補足水分、好好休息、注意衛生,幾天後大多都能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