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暴風圈縮小會對各地風雨影響產生顯著差異,主要取決於地區與暴風圈中心的相對位置。
暴風圈縮小的影響機制
當颱風暴風圈縮小時,風雨影響範圍會明顯縮小,但並不代表所有地區都能獲得同等程度的緩解。暴風圈內的地區仍會經歷強風和豪雨,而暴風圈外的地區則可能完全脫離颱風警報範圍。
地區差異表現
中心直接侵襲區域
位於颱風中心路徑附近的地區,即使暴風圈縮小,仍會面臨最強的風雨影響。以鳳凰颱風為例,南部地區(包括臺南、高雄、屏東、臺東及恆春半島)的暴風圈侵襲機率超過9成,這些地區預計會經歷9級強陣風。
邊緣地區
隨著暴風圈縮小,原本位於暴風圈邊緣的地區可能逐漸脫離警報範圍。在鳳凰颱風的例子中,雲林及澎湖因暴風圈縮小而脫離陸上颱風警報範圍。相比之下,北部地區的暴風圈侵襲機率則降至約3成左右。
風雨集中度變化
暴風圈縮小通常意味著風雨影響更加集中於內核區域。這種情況下,被中心直接侵襲的地區風雨可能相當集中,範圍雖小但破壞力仍然強大。
外圍環流的持續影響
即使颱風強度減弱且暴風圈縮小,外圍環流仍可能對周邊地區造成影響。以鳳凰颱風為例,儘管強度已降為輕度且暴風圈明顯縮小,基隆北海岸、花東、屏東及大台北山區仍可能因外圍環流而出現局部豪雨。
總體而言,暴風圈縮小會使風雨影響範圍縮小,但中心附近地區的風雨強度仍不容忽視,而遠離中心的地區則可能獲得明顯的風雨緩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