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道閉鎖與寶寶便便顏色異常的鑑別診斷主要依據便便顏色、黃疸持續時間及其他臨床症狀。

膽道閉鎖是一種嬰兒先天性或早期發生的膽管阻塞疾病,導致膽汁無法從肝臟排出至腸道,造成膽汁滯留肝臟,引發肝臟發炎、肝硬化。其典型表現包括:

  • 持續性黃疸(超過出生後14天仍不退,甚至加重)
  • 大便顏色異常:大便呈現灰白色、淡黃色或黏土色,因膽汁無法進入腸道,缺乏正常的膽色素使大便變淺。
  • 可能伴隨肝脾腫大、腹脹、尿色深(茶色尿)等。

寶寶便便顏色異常的鑑別診斷除了膽道閉鎖外,還需考慮其他可能原因:

  1. 生理性黃疸:新生兒常見,通常在出生後10-14天內自行消退,便便顏色正常或略有變化,不會持續灰白色。
  2. 新生兒肝炎或感染:可能導致肝功能異常及膽汁排泄障礙,便便顏色變淺,但通常伴隨其他感染症狀。
  3. 膽管囊腫或其他膽道異常:先天性膽道結構異常也會影響膽汁流通,導致便便顏色改變。
  4. 母乳性黃疸:母乳餵養嬰兒可能出現黃疸,但便便顏色通常正常或偏黃,不會灰白。
  5. 其他代謝或肝臟疾病:如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罕見疾病也可能影響膽汁排泄。

鑑別診斷重點:

項目 膽道閉鎖 其他原因(如生理性黃疸、肝炎等)
黃疸持續時間 超過14天持續且加重 通常不超過14天,逐漸消退
便便顏色 灰白色、淡黃色、黏土色 正常黃綠色,偶有輕微變化
尿液顏色 深色(茶色) 正常或輕微變化
肝臟大小 可能肝腫大、肝硬化 通常無肝腫大
其他症狀 腹脹、肝脾腫大、指趾發紺等 依病因不同,可能有發燒、感染症狀等
影像及實驗室檢查 膽道阻塞影像、肝功能異常、膽紅素異常 肝功能異常但無膽道阻塞

診斷流程通常包括:

  • 觀察黃疸持續時間及便便顏色(利用嬰兒大便顏色卡輔助判斷)。
  • 血液檢查肝功能、膽紅素分型。
  • 腹部超音波檢查膽道結構。
  • 必要時行肝臟活檢或膽道造影確診。

總結:寶寶便便顏色異常(尤其是灰白色或淡黃色)且黃疸持續超過兩週,應高度懷疑膽道閉鎖,需儘速就醫進一步檢查。其他原因如生理性黃疸或肝炎則多有不同的臨床表現及病程,鑑別時需綜合病史、臨床及檢查結果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