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跨境購物的關稅政策在2025年有重大變動,主要特點是取消了過去對低價包裹(800美元以下)的免稅待遇,所有進口貨物均需申報並繳納關稅,且關稅計算多以從價稅(貨物價值乘以稅率)或從量稅(依貨物數量計算)方式進行。
關稅與報關流程簡介如下:
-
關稅政策變動:
2025年5月2日起,美國取消對中國及香港製造商品的最低限額免稅(de minimis)政策,所有包裹不論價值均需繳稅,且關稅稅率最高可達54%。2025年8月29日起,所有國家貨物均不享有800美元以下免稅待遇,必須辦理報關並繳納關稅。 -
關稅計算方式:
- 從價計算:關稅=關稅稅率 × 貨物離岸價格(FOB價,不含運費與保險)
- 從量計算:關稅=單位稅費 × 進口數量(如飲品類商品)
多數商品採用從價計算,關稅稅率依商品類別不同而異,部分商品還會有附加關稅。
-
報關流程:
- 出口端準備文件:出口報單、裝箱單、發票、輸出許可證等。
- 進口端申報:貨物抵達美國口岸時,進口商或其代理人需向美國海關提交進口申報文件,包含商品明細、價值、原產地證明等。
- 繳納關稅與費用:海關核算關稅後,進口商需繳納相關稅費,貨物獲得放行後才能合法進入美國市場。
-
跨境電商影響:
取消免稅政策後,跨境電商尤其是依賴中國供應鏈的業者,面臨更高的成本與複雜的報關程序,需調整營運策略以因應新關稅政策。 -
其他注意事項:
- 部分與美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的國家商品可享有較低一般關稅,但不影響附加關稅。
- 進口貨物價值超過2,500美元,可能需更嚴格的報關程序。
- 物流業者通常會協助報關,但賣家需準備完整文件並配合。
所以,2025年起美國跨境購物的關稅政策趨嚴,報關流程更為嚴格,所有進口貨物均需申報並繳稅,跨境電商與消費者需特別留意相關規定與成本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