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室漏水若確定是防水層失效所致,通常需要將原有磁磚與防水層完全拆除,重做防水層才能根本解決問題。這是因為防水層破損後,僅表面補強(如塗防水劑或矽利康)多屬治標不治本,無法長久防止漏水。
重做防水的標準流程包括:
-
拆除舊有磁磚與防水層,直到露出結構層(混凝土或紅磚),確保新防水層能牢固附著。
-
基層整平與打底,施作排水坡度與止水墩,避免積水與滲漏。
-
多層塗刷防水材料(如彈性水泥、PU塗料等),並加強接縫與轉角處。
-
完成後進行淹水測試,確保無漏水後才進行後續鋪磚作業。
然而,近年來也有不破壞原有防水層的翻新技術,透過奈米滲透型防水劑或表面塗佈型防水漆,直接在磁磚表面進行防水補強,優點是施工快速、成本較低且干擾小,適合結構穩固且漏水問題較輕微的情況。
但此類不拆除防水層的方式對施工技術要求高,且若原防水層已嚴重破損或結構有問題,仍建議全面拆除重做,以避免未來漏水反覆發生。
總結:
條件 | 建議處理方式 | 優缺點 |
---|---|---|
防水層嚴重失效或漏水範圍大 | 拆除磁磚與防水層,重做防水 | 根本解決漏水,效果持久,費用與工期較高 |
防水層尚完整,漏水輕微或表面問題 | 不破壞防水層,表面塗佈防水材料 | 施工快速、費用較低,風險較高,需嚴格施工管理 |
因此,浴室漏水修繕是否需重做防水層,關鍵在於專業評估漏水原因與防水層狀況,確定防水層失效才需拆除重做,否則可考慮不破壞防水層的補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