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班情緒調適與分離焦慮的處理,主要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
情緒識別與表達引導
透過情緒圖卡、繪本故事等工具,幫助幼兒認識並命名自己的情緒,例如開心、生氣、害怕等,並用語言引導孩子表達情緒與原因,避免以哭鬧或攻擊行為表達不滿。 -
藝術與遊戲活動釋放情緒
利用繪畫、黏土、戲劇等非語言的藝術創作,讓孩子透過創作釋放壓力,學習情緒調節。 -
分離焦慮的具體介入策略
- 預先適應與環境布置:開學前安排適應活動,讓孩子熟悉環境,減少陌生感。
- 明確承諾與安心儀式:家長與孩子約定具體的再見時間(如「吃完點心後來接你」),並建立擁抱、打勾勾等分離儀式,增強安全感。
- 轉移注意力與換手照顧:當孩子要求抱抱時,家長可先抱起來玩耍或帶孩子玩玩具,分散注意力;主要照顧者可適時換手,讓孩子習慣不同照顧者。
- 利用同儕、玩具等支持:學校環境中同儕互動、手足陪伴或喜愛的玩具能有效緩解焦慮。
-
教師與家長合作
教師可使用讀秒、做約定、笑臉章等策略幫助幼兒降低焦慮,並與家長保持良好溝通,共同支持孩子情緒調適。 -
正向情緒教育
除了處理負面情緒,也應引導幼兒發展正向情緒與社交能力,透過繪本、影片及體驗活動,提升自我覺察與社會覺察,促進情緒調節能力。
綜合以上,幼幼班情緒調適與分離焦慮的處理重點在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教導情緒識別與表達技巧,並透過環境支持與親師合作,逐步幫助孩子適應分離與調整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