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班階段的身體動作發展主要包括大肌肉與小肌肉的訓練,兩者相輔相成,對孩子的整體動作能力與日常生活技能發展至關重要。
大肌肉訓練(粗大動作)指的是身體主要肌群的運用,如手臂、腿部、核心肌群,負責爬、站、走、跑、跳等動作。透過爬行、跨步、平衡木走路、跳躍等活動,可以增強孩子的肌力、平衡感與協調性,為日後更精細的動作打下基礎。
小肌肉訓練(精細動作)則是指手指、手腕等較細微肌肉的發展,掌控抓握、捏取、畫畫、扣扣子等細膩動作。小肌肉的成熟使孩子能更靈活地使用手部,進而提升寫字、穿衣等生活自理能力。
幼幼班大肌肉訓練常見活動與方法
- 爬行隧道:讓孩子爬過紙箱或布製隧道,訓練四肢力量與空間感知。
- 平衡木走路:利用低矮平衡木練習步伐控制與平衡感。
- 跳躍與跨步:如牽手跳、跨過不同高度障礙,促進腿部肌力與動作協調。
- 士兵爬行:肚貼地雙手交替前爬,訓練核心與四肢協調。
幼幼班小肌肉訓練建議
- 透過日常生活中的抓握、捏取玩具、拼圖、畫畫等活動,刺激手指靈活度。
- 在大肌肉發展穩定後,進一步加強小肌肉的精細動作,幫助孩子完成穿衣、用餐等自理技能。
發展階段參考
- 1-2個月:頭部運動為主,手部動作較少。
- 3-4個月:趴著撐身,手部開始張開與握物。
- 5-6個月:翻身、坐姿穩定,手部抓取動作熟練。
所以,幼幼班的身體動作發展應以先強化大肌肉的穩定與協調,再進行小肌肉的精細動作訓練,透過多元遊戲與日常活動,促進孩子全方位的動作能力與生活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