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語音發展的里程碑大致如下:

  • 0~6個月:寶寶會用哭聲表達需求(如肚子餓、不舒服),開始發出咕咕聲、牙牙學語(如「ㄚ」、「ㄨ」等母音),並對語氣、聲調有反應,能識別照顧者的聲音,對人臉感興趣並會微笑。

  • 7~12個月:寶寶會發出連續無意義語音(如「ㄅㄚ ㄅㄚ」),開始模仿大人語調,嘗試把母音和子音結合發音(如「Ba Ba」、「Da Da」),能理解簡單指令和詞彙(如聽到「媽媽」會轉頭),會用手勢表達(如揮手說再見),開始說出第一個有意義的詞彙(約一歲時)。

  • 13~18個月:語言能力持續增強,詞彙量增加,開始用簡單詞語表達需求。

關於奶音(咿呀聲、牙牙學語)消失時間,通常寶寶在4~6個月開始進入牙牙學語階段,會發出許多無意義的咿呀聲,這是語言發展的自然階段。隨著寶寶逐漸開始模仿語言、發出有意義的詞彙(約在7~12個月間),這些純粹的奶音會逐漸減少並被更有意義的語音取代。換言之,奶音的高峰期約在0~6個月,之後隨著語言理解與表達能力提升,奶音會慢慢消失。

所以,寶寶的奶音多在6個月後逐漸減少,並在1歲左右開始說出有意義的詞彙,語音發展進入更成熟階段。家長可透過模仿寶寶聲音、與寶寶互動來促進語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