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普渡拜拜的基本流程與順序通常依序為:神明 → 祖先 → 地基主 → 好兄弟,各階段拜祭時間與地點有所不同,供品也依對象而異。
具體流程與順序如下:
-
拜神明(地官大帝)
- 時間:早上9點至11點,或前一晚23點至凌晨1點
- 地點:家門前或供桌
- 供品:三牲(豬、雞、魚)、水果、金紙、香燭、疏文
- 流程:上香、稟報姓名與住址、祝禱,香燒至三分之一時焚燒金紙。
-
拜祖先
- 時間:上午11點至下午1點
- 地點:家中神明廳或祖先牌位前
- 供品:熟食、四果(四種水果)、酒、金紙
- 流程:稟報祖先、敬酒、焚香焚金紙。
-
拜地基主
- 時間:下午1點前完成(需早於好兄弟)
- 地點:廚房或後陽台面向家內
- 供品:飯菜、香、酒、水果、金紙
- 流程:敬拜並焚燒金紙。
-
拜好兄弟(普渡公)
- 時間:下午1點至5點前完成
- 地點:家門前或社區指定處
- 供品:三牲、水果、餅乾、泡麵、罐頭、金紙、盥洗用具(如毛巾、臉盆、水)
- 配置:桌下放臉盆、水與毛巾,桌上擺普渡旗、香燭、金紙、食物
- 流程:上香、稟報,香燒至三分之一時焚燒金紙,供品擺放整齊,拜畢後可分送供品。
其他注意事項:
- 供品擺放由外向內依序為香爐、茶酒、三牲、其他供品、紙錢。
- 點香數量為供品件數加三柱,香燃至三分之一時開始焚燒金紙。
- 拜拜時避免提及個人姓名與地址,也不宜祈求私慾。
- 供品在焚燒金紙後才可食用,拜完後可分送給家人或親友。
此流程為台灣地區中元普渡的常見做法,具體細節可依家族或地方習俗略有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