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爬行的發展基礎涉及肌肉的協調使用與神經系統的成熟整合。爬行時,寶寶需要抬頭、撐手,這會鍛鍊上背部、脖子、胸肌、腹肌及四肢肌肉,促進全身肌肉力量與協調能力的發展。同時,爬行刺激感覺統合中的多個神經系統,促進大腦兩半球間的連結(如胼胝體的活化),有助於神經系統的成熟與肢體協調。
在神經反射方面,爬行涉及兩個重要的原始反射:
-
鮑爾爬行反射:約在胎兒28週出現,出生後6週整合,爬行時再次活化,幫助身體左右協調和平衡,促進神經系統連結。
-
對稱頸張力反射(STNR):爬行過程中會被抑制,促進寶寶從四肢協調動作過渡到直立行走。若STNR未成熟,可能導致姿勢不良、動作不協調及學習行為問題。
爬行的階段性發展如下:
-
3-4個月:前臂撐地,抬頭約45度,鍛鍊頸背肌肉。
-
6-7個月:手肘伸直撐高身體,開始嘗試單手撐地及前方取物,促進手眼協調。
-
8-10個月:開始匍匐前進,穩定四點趴姿,進一步強化核心肌群與四肢協調。
所以,寶寶爬行是肌肉力量與神經系統協調發展的關鍵階段,透過爬行不僅鍛鍊肌肉,還促進神經反射的整合與大腦功能的成熟,為未來的直立行走及認知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