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中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解說科學知識,能有效啟蒙幼兒的認知與科學素養,尤其在臺灣已有多套原創科學繪本專為幼兒設計,結合生活經驗與實驗活動,促進幼兒對自然現象的好奇與理解。

在臺灣,像《小康軒幼兒科學素養系列》由本地科學團隊原創,內容具備在地化、獨特化與生活化特色,主題涵蓋氣味、感官、天氣、磁鐵、光影等基礎科學概念,並附有動手實驗,讓幼兒透過繪本故事與實際操作,全面啟蒙科學認知。此外,《探索吧科學套書》也是針對3歲以上幼兒設計,透過故事引導孩子從生活周遭發現科學,培養探索力與科學素養。

科學繪本通常採用圖文並茂、活潑且貼近生活的方式,從幼兒感興趣的「為什麼?」、「真不可思議!」等問題切入,激發好奇心與學習動機。例如日本科學繪本之父加古里子的作品,透過比喻和逐步解說,讓幼兒理解複雜的宇宙與地球知識,這種方法也被臺灣繪本創作借鑑,適合不同年齡層的幼兒閱讀。

臺灣的科學繪本編輯團隊還會依據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大綱,規劃系統性的學習階段,挑選適合不同年齡與認知發展的主題繪本,幫助幼兒循序漸進地建立科學概念。

所以,臺灣的科學繪本透過淺顯的語言、豐富的圖像與生活化的實驗活動,成功將抽象的科學知識轉化為幼兒易於理解的內容,對幼兒的科學認知啟蒙與素養培養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