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科病毒11型與一般腸病毒的主要差異在於感染對象、臨床症狀及重症風險:
-
感染對象不同:
一般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為「5歲以下幼兒」,尤其是幼兒會出現典型的泡疹性咽峽炎、手足口病等症狀。
伊科病毒11型則主要影響新生兒,尤其是3個月以下嬰兒,重症風險更高,且多數重症病例發生於1個月以下的新生兒。 -
臨床症狀差異:
一般腸病毒感染常見口腔、手掌、腳掌出現水泡、潰瘍,伴隨發燒,病程約7至10天,重症時可能有腦炎、心肌炎、肢體麻痺等。
伊科病毒11型感染症狀較不明顯,早期多為非特異性症狀,如發燒、活動力下降、喝奶量減少,重症可能引發肝炎、腦炎、心肌炎、新生兒敗血症及多重器官衰竭。 -
重症表現及檢驗特徵:
伊科病毒11型感染的新生兒常見肝炎或心肌炎,CRP發炎指數不高(<4 mg/dl),乳酸脫氫酶(LDH)在肝炎發生前可能升高,血小板與血紅素突發性降低,出現低血鈉、高血鉀,甚至類似休克狀態。 -
傳播途徑與防護:
伊科病毒11型主要透過親密接觸傳播,孕婦及新生兒應避免接觸生病者,尤其是家中有感染者時需特別注意。
所以,伊科病毒11型較一般腸病毒更容易導致新生兒重症,症狀不典型且進展迅速,需特別警覺與早期診斷;而一般腸病毒則多影響幼兒,症狀較為典型且重症率相對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