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糖篩檢與血液常規檢查在台灣孕期照護中是兩種不同但互補的重要檢查項目。

妊娠糖篩檢主要是針對孕婦是否患有妊娠糖尿病(GDM)進行篩檢,通常在懷孕24至28週之間進行,採用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俗稱「喝糖水」),以評估孕婦血糖代謝狀況,及早發現妊娠糖尿病,避免孕期及產後併發症。妊娠糖尿病若未控制,會增加孕婦及胎兒的風險,如子癲前症、胎兒過大、產後新生兒低血糖等。

血液常規檢查則是孕期例行檢查的一部分,主要檢測血液中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血色素等指標,用以評估孕婦是否有貧血、感染或其他血液異常狀況。例如,若孕婦有小球性貧血,還會進一步評估胎兒地中海貧血風險。血液常規檢查不直接用於糖尿病診斷,但糖化血色素(HbA1c)在特定情況下會用於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監測,尤其是孕前已知糖尿病或血糖控制不佳者。

總結來說:

項目 目的與內容 與妊娠糖篩檢的關聯性
妊娠糖篩檢 透過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檢測妊娠糖尿病 直接篩檢血糖代謝異常,是糖尿病診斷的關鍵檢查
血液常規檢查 評估血液成分如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等,檢查貧血或感染 不直接診斷糖尿病,但糖化血色素可用於糖尿病血糖控制監測

因此,妊娠糖篩檢與血液常規檢查在孕期照護中各司其職,前者專注於血糖代謝異常的篩檢,後者則是全面評估孕婦血液健康狀況,兩者結合有助於保障母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