棺材板是台南著名的創意點心,特色是將厚片吐司炸至金黃酥脆,挖空後填入雞肉、豌豆、蘿蔔等白色濃湯餡料,口感外酥內嫩,風味獨特,是來台南必嚐的小吃之一。

棺材板起源於台南中正路康樂市場(俗稱沙卡里巴),最早由許六一師傅於1940年代創製,原名「雞肝板」,後因外形酷似棺材而得名。傳統餡料以雞肉和白色牛奶芶欠濃湯為主,口味偏甜,深受當地人喜愛。

赤崁棺材板是台南知名老店,吐司炸得酥脆且不油膩,內餡豐富且濃郁,建議先吃酥脆的土司蓋子,再品嚐裡頭的濃湯餡料,口感層次分明。除了經典白醬口味,部分店家也推出咖哩口味,味道同樣受到好評,且帶有微辣感,為傳統口味的變化版。

拍照時機與建議:

  • 棺材板剛上桌時,吐司外皮金黃酥脆,濃湯餡料微微溢出,是拍照的最佳時機,能捕捉誘人的色澤與豐富餡料。
  • 建議趁熱拍照,因為放久後餡料會使吐司變軟,影響視覺與口感。
  • 拍攝時可特寫吐司的酥脆金黃外皮與內餡的濃稠質感,或撕開吐司展現內餡豐富的層次感,這樣的畫面最具吸引力。

所以,棺材板是台南獨特且具代表性的創意小吃,適合在剛端上桌時拍照留念,體驗其酥脆外皮與濃郁內餡的雙重美味。赤崁棺材板及康樂市場的老店是品嘗正宗棺材板的首選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