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保育與衛生保健實務操作主要涵蓋嬰幼兒的健康促進、疾病預防、安全管理及日常照護等多方面內容,強調透過環境準備、衛生教育、健康監測與安全措施,保障嬰幼兒身心健康與安全。
具體內容包括:
-
健康促進與衛生保健:依據《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及《優生保健法》,政府與相關機構推動嬰幼兒健康服務,涵蓋視力保健、事故傷害防制、營養與體能等,並結合幼兒園健康政策與家長溝通,促進幼兒身心發展。
-
衛生保健教育:嬰幼兒因自我照顧能力有限,衛生保健工作需針對主要照顧者、教保人員及幼兒本身實施。內容依人體生理系統設計,結合衛生教育與健康促進理論,幫助照護者掌握疾病預防與健康維護的正確知識與技能。
-
安全管理實務:托嬰中心等機構須每日、定期及年度檢查設施設備,確保無損壞或故障,並建立值班導護制度,確保嬰幼兒在進出時段的安全監護。此外,嬰幼兒安全主要依賴成人的精神態度與環境準備,因其尚無法自我保護。
-
實務操作重點:
- 環境安全檢查與維護
- 健康狀況觀察與紀錄
- 疾病預防措施與衛生習慣養成
- 家長與社區資源的溝通協調
- 教育與訓練保育人員的專業能力
這些實務操作均以保障嬰幼兒健康成長與安全為核心,並依據相關法規與政策指引執行。若需深入學習,可參考專業教材如《嬰幼兒衛生保健》一書,內容涵蓋完整理論與實務,適合幼教及保育相關人員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