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哭鬧的原因主要可分為生理因素與心理因素兩大類。生理因素包括肚子餓、尿布濕、溫度不適、疲倦想睡、腸絞痛等身體需求或不適;心理因素則涵蓋寶寶想要被抱抱、缺乏安全感、對外界刺激的反應以及分離焦慮等情緒表達。

具體來說,生理需求如肚子餓時,寶寶會表現出尋乳、吸吮反射強烈、噘嘴等行為,哭聲通常較急促且持續。尿布濕或髒、穿著過多導致悶熱,也會讓寶寶感到不舒服而哭鬧。疲倦時,寶寶可能因無法自行入睡而哭鬧,這也是常見的生理需求之一。此外,腸絞痛是新生兒常見的疼痛原因,會引起劇烈哭鬧。

心理層面上,寶寶哭鬧常是因為想要親近照顧者、尋求安全感,或是對環境刺激感到不安。分離焦慮也是一種心理原因,當寶寶感覺與主要照顧者分離時,會透過哭鬧表達不安。若生理需求未被滿足,寶寶的心理狀態也會受到影響,哭鬧會更頻繁且強烈。

所以,嬰兒哭鬧是其主要的溝通方式,父母需先排除生理需求,再關注心理情緒,才能有效安撫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