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狗狗是否有皮膚過敏或感染,主要可從觀察症狀、排除寄生蟲感染、以及進行專業檢查三方面著手。

  1. 觀察症狀
    先觀察狗狗皮膚是否有紅腫、脫毛、化膿、異味、皮膚變薄或變硬等現象,並注意抓癢的頻率與部位。過敏通常會造成反覆抓癢、皮膚紅腫,而感染則可能伴隨膿液、異味或皮膚破損。

  2. 排除寄生蟲感染
    透過皮膚搔刮檢查、膠帶黏貼檢查、拔毛鏡檢等方法,檢查是否有跳蚤、壁蝨或其他寄生蟲。寄生蟲感染是引起皮膚問題的常見原因,必須先排除。

  3. 專業檢查方法

    • 食物排除試驗:透過嚴謹的飲食控制,排除可能的食物過敏原,是診斷食物過敏的標準方法。
    • 皮膚測試(皮內注射):將疑似過敏原注射於無症狀皮膚,觀察是否有紅腫反應,判斷過敏原。
    • 血清IgE測試:抽血檢測血液中IgE抗體,輔助判斷過敏狀況。
    • 皮膚採樣與培養:拔毛、棉棒或刮取皮膚組織,進行顯微鏡檢查及細菌、黴菌培養,判斷是否有感染。
    • 伍氏燈檢查:用紫外線檢查黴菌感染,但並非所有黴菌都能被檢出。
  4. 病史與環境調查
    獸醫會先了解狗狗的品種、年齡、生活環境、用藥史、外出頻率及搔癢狀況,協助判斷可能的過敏或感染原因。

所以,主人可先從觀察症狀與排除寄生蟲開始,若症狀持續或加重,應帶狗狗至獸醫進行食物排除試驗、皮膚測試、血液檢查及皮膚採樣等專業檢查,才能確診是否為皮膚過敏或感染,並對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