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監管對美髮業價格亂象的處理案例
案例一:台南高中生美髮消費爭議
台南一名女高中生於美髮店消費,店門口跑馬燈標示「洗+剪450元起,學生剪髮200元起」,但結帳時卻被收取700元,引發價格爭議。此案凸顯部分美髮業者未依標示價格收費,導致消費者權益受損,目前尚未見主管機關介入處理的後續報導,但已引發社會關注。
案例二:深圳高價燙髮消費糾紛
中國深圳一名消費者選擇398元燙髮套餐,結帳時卻被收取2477元,遠高於預期。經消費者投訴,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立案調查,最終涉事門店與消費者達成退款協議。此案顯示,當消費者遭遇價格不透明或「宰客」行為時,可透過行政監管部門介入,維護自身權益。
案例三:浙江蕭山美容美髮店價格欺詐案
2024年1月,浙江蕭山區市場監管局根據媒體曝光線索,對某美容美髮店進行現場檢查,發現該店涉及違規經營預付卡、價格欺詐等問題。經查證屬實後,監管部門依法對該店進行處罰。此案例說明,監管機關會主動調查價格不實、欺詐等違法行為,並依法懲處。
監管措施與消費者權益
- 明碼標價:美髮業者應明確標示各項服務價格,並按標價收費,避免消費糾紛。
- 消費者申訴管道:消費者若遇價格爭議,可向當地市場監管部門或消保單位投訴,尋求行政救濟。
- 行政處罰:對於查證屬實的價格欺詐、不實標價等違法行為,監管機關可依法開罰,甚至要求業者退款或停業整頓。
小結
市場監管部門對美髮業價格亂象的處理,主要透過消費者投訴、媒體曝光或主動稽查等方式介入,查證屬實後依法處罰,並要求業者改正。消費者應保留消費憑證,遇爭議時積極申訴,以維護自身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