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寶寶的大便頻率正常範圍非常寬廣,主要取決於寶寶的消化狀況和個人體質。一般來說,母乳寶寶在出生後頭幾週內,大便頻率可以從一天多達8至12次,到3至4天甚至1至2週才解一次,都屬於正常範圍,只要大便順暢且寶寶健康(體重增加正常、無腹脹或哭鬧不安),就不需過度擔心。

具體來說:

  • 新生兒期(前1個月):母乳寶寶大便通常是稀稀水水、帶黏液和顆粒狀,顏色多為金黃色,且一天可排便約8至12次,甚至更多。
  • 1個月後:大便次數會逐漸減少,可能一天3次以內,甚至有些寶寶3至5天或更久才排便一次,但大便仍保持軟便狀態,這並非便秘。
  • 大便質地:母乳便通常較稀軟,帶有黏液和乳塊(未完全消化的乳塊),且不會有臭味。
  • 排便頻率差異:寶寶間差異大,與腸道菌叢、體質有關,只要寶寶精神好、體重正常增加,且排便不硬、不痛苦,頻率多寡皆可接受。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寶寶大便間隔很久且大便硬、哭鬧不安、體重未增加,則應尋求小兒科醫師評估。

此外,寶寶出門時因緊張和姿勢改變,可能會突然排出較多大便,屬於正常生理反應。

總結:母乳寶寶大便頻率正常範圍非常寬鬆,從一天多次到數天甚至一兩週一次都可能正常,重點是大便質地軟且寶寶健康狀況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