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餐具的功能性與安全性評估主要可從以下幾個面向來考量:

1. 材質安全性

  • 無毒材質是首要條件,常見安全材質包括矽膠、不鏽鋼(需注意聲音問題)、以及符合國際安全標準的塑料。
  • 材質必須不含BPA(雙酚A)、PVC(聚氯乙烯)、鄰苯二甲酸酯(phthalate)等有害化學物質,避免影響寶寶免疫系統、神經系統及過敏反應。
  • 建議選擇通過國際認證標準的產品,如歐盟EN71、美國FDA、德國LFGB等,這些標準涵蓋物理機械性能、化學安全、塗料檢驗等。

2. 功能性設計

  • 防摔耐用:寶寶餐具應具備耐摔結構,避免因掉落而破裂或產生尖銳邊緣,保障使用安全。
  • 止滑設計:例如碗底附有吸盤,能固定在平滑桌面,防止餐具滑動或被寶寶輕易拔起,減少食物灑落及餐具損壞。
  • 人體工學:餐具形狀需符合寶寶手部大小與握持習慣,匙面大小適中且軟硬適中,方便寶寶自主進食,提升用餐體驗。
  • 安全邊緣與柔軟度:叉子和湯匙前端不應過於銳利,矽膠材質較能避免刺傷牙齦或口腔。
  • 重量與長度:湯匙不宜過重或過長,避免影響寶寶使用時的靈活度與舒適度。

3. 耐熱與清潔

  • 餐具應具備耐熱性能,能安全盛裝熱食,部分產品耐熱可達200度以上。
  • 材質應易於清洗且不易殘留食物,減少細菌滋生,部分設計可減少清潔劑使用,降低食安疑慮。

4. 附加功能

  • 碗蓋設計:碗蓋能防止食物外溢,方便保存與攜帶。
  • 多功能設計:例如叉子可用於切割軟食,湯匙表面經特殊處理,方便刮取泥狀副食品。

綜合以上,寶寶餐具的功能性與安全性評估應以材質安全、結構耐摔、止滑固定、人體工學設計及通過國際安全認證為主要指標,並根據寶寶的年齡與使用習慣選擇合適的餐具款式,確保寶寶用餐安全且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