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寧宴是華人傳統婚禮中的一項重要習俗,指的是新娘出嫁後第一次回娘家所舉辦的宴席,也稱為「回門」、「作客」或「返外家」。
歸寧宴的意義與由來
- 「歸寧」一詞源自先秦時代,意指女兒出嫁後回娘家探望父母,表達「成家不忘娘」的孝道與感恩之意。
- 此習俗象徵新婚夫妻正式成家後,女婿向岳父母表達感恩與尊敬。
舉辦時間
- 傳統上通常在結婚後的第二天或第三天舉行,有時也會選擇第六天、第十二天或滿月時回娘家,依地區習俗略有不同。
- 現代多在結婚後三天左右舉辦歸寧宴或回門喜宴。
流程與習俗
- 新娘的兄弟或母舅會打電話或親自邀請新人回娘家。
- 新婚夫妻攜帶禮品(如橘子、蘋果、香蕉、椪餅、酒等,通常取偶數,象徵吉祥)前往女方家探親。
- 女方家人準備宴客,宴席通常在中午舉行,稱為「歸寧宴」或「請女婿」。
- 宴會中,新郎會被介紹給女方的直系及旁系親屬,並逐一稱呼,完成「成婿之禮」。
- 宴會結束後,男方會送禮給媒人,表示謝意,媒人的工作也告一段落。
現代變化
- 現代婚禮中,母舅探房與歸寧宴常同時舉行,成為一個完整的回娘家儀式。
所以,歸寧宴是新娘出嫁後首次回娘家,藉由宴請親友、拜訪父母,表達感恩與維繫親情的傳統婚禮習俗,在華人社會中具有深厚的文化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