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濕機的使用常見迷思與正確操作指南如下:

常見迷思破解

  1. 買了除濕機就能有效除濕?
    迷思:買了除濕機就能解決所有濕氣問題。
    事實:必須根據使用空間大小挑選適合的機型,否則除濕效果不佳且電費增加。可用「坪數 × 3.3平方公尺 × 0.24公升=每日最大除濕量(L)」公式估算所需除濕力。

  2. 除濕機隨便放置都有效?
    迷思:除濕機放哪都一樣。
    事實:除濕機不宜靠牆放置,需留有空間讓空氣流通,避免影響除濕效率。

  3. 除濕機濕度設定越低越好?
    迷思:濕度設定越低越健康。
    事實:除濕機內建濕度計誤差大(約±10%),建議家中備有專業濕度計,且居家濕度控制在50-60%RH較適宜,過低可能造成皮膚乾燥不適。

  4. 長時間開除濕機沒問題?
    迷思:人不在家也可長時間開機。
    事實:無人照看時不宜長時間開啟,以免發生不可控的安全問題。

正確操作指南

  • 選擇合適機型:依照空間坪數及濕度需求,使用經濟部能源署公式計算所需除濕量,選擇除濕力足夠的機型。
  • 關閉窗戶:除濕時應關閉窗戶,避免外氣進入影響除濕效果。
  • 濕度設定:建議設定除濕濕度在40-60%RH之間,並可選擇連續除濕模式及最大風速,提升除濕效率。
  • 定期清潔濾網:濾網積塵會降低進風量,影響除濕效果並增加耗電,甚至損壞機體,需定期清潔。
  • 避免靠牆放置:除濕機需留有空間讓空氣流通,避免影響除濕效率及機器壽命。
  • 安全使用:無人或孩童無人照看時,避免長時間開機,確保安全。
  • 使用專業濕度計:添購誤差小於5%RH的專業濕度計,準確掌握室內濕度,避免誤判開關機時機。

以上建議能幫助使用者有效提升除濕機的除濕效率、節省電費並延長機器壽命,打造舒適健康的居家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