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籠埔斷層是台灣中部一條南北走向的逆斷層,長約91.9公里,北起苗栗縣卓蘭鎮,南至南投縣竹山鎮。此斷層以低角度(約30-50度)逆移為主,斷層上盤主要為新第三紀的錦水頁岩與卓蘭層,下盤則為更新世的頭嵙山層及沖積層。
921集集大地震(1999年9月21日凌晨1點47分)即由車籠埔斷層錯動引發,震央位於南投集集鎮地底約8公里深處。地震發生時,斷層在短短約30秒內迅速破裂地表,造成近百公里長的斷層裂痕。斷層上盤大幅抬升,地表落差最大可達10公尺,形成明顯的斷層崖,著名的如昔日光復國中操場跑道上的「小山」即為斷層抬升的地形特徵。
此外,車籠埔斷層與鄰近的三義斷層、大尖山斷層有地質上的連接關係,但各斷層的上盤岩層不同,且斷層活動特性亦有差異。車籠埔斷層南段與鹿寮斷層相連,後者在集集地震中亦有活動。
所以,車籠埔斷層是台灣重要的活動斷層之一,其錯動直接導致了1999年的921集集大地震,造成嚴重的地表變形與災害,至今仍是地震研究與防災的重要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