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關於「職場騷擾」與「職場性騷擾」的定義與應對策略,內容依據台灣現行法規與實務整理。
職場騷擾與性騷擾的定義
職場性騷擾
根據《性別平等工作法》第12條,職場性騷擾可分為兩大類型:
- 敵意工作環境性騷擾
受僱者於執行職務時,任何人以性要求、具有性意味或性別歧視之言詞或行為,對其造成敵意性、脅迫性或冒犯性之工作環境,致侵犯或干擾其人格尊嚴、人身自由或影響其工作表現。 - 交換式性騷擾
雇主對受僱者或求職者為明示或暗示之性要求、具有性意味或性別歧視之言詞或行為,作為勞務契約成立、存續、變更或分發、配置、報酬、考績、陞遷、降調、獎懲等之條件。
職場騷擾(廣義)
職場騷擾泛指在工作場所中,任何不當行為(不限於性別或性意味)對他人造成心理或生理上的壓迫、威脅或傷害,影響其工作表現或人格尊嚴。雖然台灣法規主要針對「性騷擾」有明確規範,但職場騷擾的範圍更廣,包括言語侮辱、霸凌、歧視等行為。
常見職場性騷擾樣態
- 不適當的凝視、觸摸、擁抱、親吻或嗅聞他人身體
- 展示或播送具性意味的文字、圖畫、聲音、影像
- 以歧視、侮辱之言行,造成他人心生畏怖、敵意或冒犯
- 以性要求作為工作條件(如升遷、考績等)
應對策略
1. 自我保護與證據保存
- 明確表達拒絕:清楚告知對方行為不當,並要求停止。
- 記錄事件:詳細記錄騷擾發生的時間、地點、內容、相關人員及證人。
- 保存證據:如簡訊、郵件、錄音、錄影等。
2. 尋求協助與申訴
- 向公司內部申訴:依公司規定向人資、主管或性騷擾申訴窗口提出申訴。
- 外部申訴管道:如公司未妥善處理,可向地方勞工局、性別平等工作法主管機關或性騷擾防治委員會申訴。
- 法律諮詢:必要時可尋求律師協助,了解自身權益與法律救濟途徑。
3. 心理支持
- 尋求專業心理諮商:若因騷擾事件產生心理壓力,可尋求心理師協助。
- 與信任的人討論:與親友或同事分享,獲得情感支持。
4. 公司責任與預防措施
- 建立明確規範:公司應制定性騷擾防治政策與申訴流程。
- 定期教育訓練:加強員工對性騷擾的認知與預防意識。
- 保密與保護申訴人:確保申訴過程保密,並保護申訴人免受報復。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實際情況請依相關法規與專業建議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