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氏症非典型症狀與診斷挑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非典型川崎氏症的定義:發燒持續超過5天,但符合典型診斷標準的臨床症狀少於4項,且必須合併有冠狀動脈病變(如發炎或擴大)。

  • 症狀不明顯且類似病毒感染:非典型川崎氏症的症狀與一般病毒感染相似,缺乏典型的皮膚紅疹、眼結膜充血、口唇變化等明顯表現,導致診斷困難且常延誤。

  • 診斷依賴輔助性檢查:由於臨床症狀不足,需透過多項實驗室輔助指標來輔助診斷,包括白蛋白降低(≦3 g/dL)、貧血、肝功能異常(如ALT升高)、血小板增多(≧45萬/mm³)、白血球增多(≧1.5萬/mm³)、尿液中白血球增多(≧10個/高倍視野)等。

  • 心臟超音波檢查的重要性:心臟超音波用於檢測冠狀動脈是否有發炎或擴大,是非典型川崎氏症診斷的關鍵工具。

  • 診斷挑戰與風險:因症狀不典型且易與其他疾病混淆,非典型川崎氏症的診斷通常較慢,容易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導致冠狀動脈血管發炎更嚴重,增加心臟後遺症風險。

因此,對於持續發燒且無法解釋的嬰幼兒,即使未符合典型川崎氏症的全部症狀,仍應結合輔助檢查與心臟超音波結果,積極考慮非典型川崎氏症的可能,以避免嚴重心臟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