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裁罰紀錄與實際違規情節之間常存在一定的落差,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幾點:

  • 裁罰紀錄內容較為簡略:官方公布的裁罰紀錄通常只記載違反的法規名稱、處分依據、罰鍰金額及負責人姓名等基本資訊,並不詳述違規行為的具體情節或嚴重程度,導致家長難以全面了解違規的真實狀況。

  • 資料公告期限有限:根據教育部規定,幼兒園裁罰資料的公開期限依裁罰金額及處分內容不同,最短為3個月,最長為6年,超過期限的資料會被下架,造成部分歷史違規紀錄無法查詢,增加家長查詢的困難。

  • 民間資料與官方資料的差異:部分民間網站或APP(如「台灣幼兒園地圖」、「育兒神隊友」)會保存過去從官方教保資訊網複製的資料,這些資料有助於補足官方資料下架後的空白,但仍可能與實際違規情節有所出入。

  • 違規行為多樣且複雜:幼兒園常見的違規事項包括違法超收人數、聘用未具資格教保人員、師生比例不符等,這些違規行為在裁罰紀錄中多以簡短條目呈現,無法反映事件的完整過程與影響。

因此,家長若想更全面了解幼兒園的違規情況,除了查詢「全國教保資訊網」的裁罰紀錄外,還建議參考民間整理的資料、家長社團討論、新聞報導及判決書查詢系統,以獲得更豐富且具體的資訊。


簡單查詢幼兒園裁罰紀錄的步驟

  1. 先至「全國教保資訊網」查詢幼兒園立案及裁罰紀錄。

  2. 參考「台灣幼兒園地圖」網站或「育兒神隊友」APP,對比過去資料。

  3. 搜尋家長社團、新聞報導及判決書系統,了解更多實際違規情節。

這樣的多管齊下方式,有助於縮小裁罰紀錄與實際違規情節之間的落差,讓家長更安心選擇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