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體能課程中,平衡感與協調性訓練的重點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 平衡感訓練
    平衡感分為靜態和平動態兩種,靜態平衡指身體在靜止時保持穩定,動態平衡則是在移動中保持身體控制。訓練重點在於幫助嬰幼兒在爬行、站立、走路、跑步、上下樓梯等日常動作中,能有效控制身體,避免跌倒並提升動作穩定性。透過平衡木、彈簧床等器材,能強化腳踝穩定度與身體控制能力,促進前庭系統的刺激與發展。

  • 協調性訓練
    協調性是大腦整合感官訊息,指揮身體完成複雜動作的能力,尤其對手眼協調和小肌肉發展至關重要。課程中透過地板動作(跑、跳、翻滾、倒立)、單槓等活動,強化手腳協調與肌力,提升動作敏捷性與反應速度,並培養孩子的動作計畫與執行能力。

  • 課程設計與教學重點
    透過環式體能訓練結合攀爬、跳躍、跨障礙等多元動作,達到肢體發展、前庭刺激、平衡感與專注力的綜合訓練。教學中融入感覺統合、體適能與運動教育理念,強調肌耐力、柔軟度、體態建立及良好運動習慣的培養。

  • 發展時期與家長角色
    1-2歲是平衡與協調能力發展的關鍵期,家長可透過親子活動觀察並支持孩子的能力發展,適時放手讓孩子嘗試,促進其自信心與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綜合以上,嬰幼兒體能課程中平衡感與協調性的訓練重點在於:

  • 強化靜態與動態平衡能力,提升身體穩定性與控制力
  • 培養手腳協調與動作敏捷性,促進大腦與肌肉的協同發展
  • 利用多元體操器材與遊戲,激發前庭系統與感覺統合
  • 注重肌耐力、柔軟度與良好體態的養成
  • 配合年齡特性,設計適合的動作難度與挑戰,並透過親子互動支持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