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次超音波(Level II)與常規超音波(Level I)主要差異在於檢查的詳盡程度與範圍

  • 常規超音波(Level I):主要用於基本產檢,檢查胎兒數量、胎位、胎盤位置、羊水量估計及胎兒大小評估,屬於初步篩檢,檢查較為簡單。

  • 高層次超音波(Level II):是一種非侵入性且更精細的檢查,從胎兒頭到腳進行全面詳細的器官檢查,包括腦部、頭頸部、心臟、胸部、腹部、脊椎、四肢、臍帶及胎盤等,能篩檢約80%的胎兒先天性結構異常。此檢查可發現染色體異常導致的結構問題及胚胎發育中突發的錯誤,如脣顎裂、心室中隔缺損等。

適用時機

  • 高層次超音波的最佳檢查時機為妊娠21至23週,此時羊水量適中,胎兒心臟血管細節清晰,且胎兒活動空間較大,方便調整胎位以獲得良好影像。超過24週後,羊水量減少,胎兒活動空間變小,檢查難度增加。

其他超音波類型補充

  • 3D超音波可呈現胎兒立體靜態影像,適合觀察外觀及骨骼發育。
  • 4D超音波則是3D影像的動態影片,可觀察胎兒動作。
  • 都卜勒超音波用於檢測胎盤、臍帶及胎兒血流狀況,常用於高血壓或胎兒生長遲滯等情況。

所以,高層次超音波是針對胎兒結構異常的詳細篩檢,適合在中期妊娠進行,而常規超音波則是基本的產檢工具,兩者在檢查目的與精細度上有明顯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