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產前檢查流程與高層次超音波介紹如下:
孕婦產前檢查流程
-
首次產檢(約6-8週)
- 進行基本身體檢查:量身高、體重、血壓、抽血及驗尿。
- 醫生會詢問孕婦的健康狀況、過往生產紀錄及家族病史。
- 透過超音波檢查胎兒心跳及確認預產期,若孕週較小,可能採用陰道超音波。
- 進行孕婦健康評估。
-
中期產檢(約8-12週)
- 常規超音波檢查,評估胎兒發育。
- 進行唐氏綜合症無創篩查(11-14週)。
-
結構性超音波檢查(約18-24週)
- 透過超音波檢查胎兒的頭圍、腹圍、大腿骨長度等指標。
- 評估胎兒器官發育及子宮大小。
-
後期產檢(約26-28週及36-40週)
- 持續監測胎兒心跳及孕婦健康。
- 36週後進行胎位及骨盆檢查,評估分娩方式。
-
每次產檢例行項目
- 量體重、量血壓、驗尿、量測胎兒心跳、醫師及護理人員衛教諮詢。
高層次超音波介紹
-
定義與目的
高層次超音波是依據國際婦產科超音波大會(ISUOG)標準,需拍攝約50個以上的影像,進行系統性全身器官檢查,超越一般健保規範的基本超音波項目,主要用於詳細評估胎兒結構及器官發育狀況。 -
檢查項目
包括頭頸部、顏面部、胸腔、肺臟、心臟、腹腔、骨盆腔、背部、上肢、下肢、臍帶等多個部位的詳細檢查。 -
檢查時間
通常安排在孕中期(約18-24週),與結構性超音波檢查時間相近。 -
費用與必要性
高層次超音波因檢查範圍廣泛且精細,費用較一般超音波高,是否必要需依醫師建議及孕婦個人狀況決定。
以上流程與檢查項目有助於早期發現胎兒異常及孕婦健康問題,確保孕期安全與寶寶健康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