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玩具常見危害及預防措施如下:

常見危害

  • 化學物質暴露
    玩具常含有塑化劑、重金屬等化學物質,嬰幼兒若將玩具放入口中或啃咬,可能導致中毒或過敏反應。
  • 誤吞小物件或磁性玩具
    小配件、磁性玩具(如巴克磁球)易被吞入,造成梗塞、腸穿孔等嚴重傷害。
  • 膨脹玩具風險
    吸水膨脹玩具若被吞入,可能導致呼吸道梗塞。
  • 液態玩具危害
    液態玩具內含化學物質,誤食可能中毒,且液態環境易滋生微生物,引發過敏或紅腫。
  • 電動玩具風險
    含電池的玩具可能造成觸電、燙傷,且電動玩具產生的噪音可能損害兒童聽力。
  • 夾傷、割傷風險
    玩具設計若有開口、縫隙或金屬部件,可能導致夾傷、割傷。
  • 噪音危害
    玩具發出的尖銳或持續噪音,可能導致聽力受損。

預防措施

  • 避免嬰幼兒將玩具放入口中
    提醒孩子勿將玩具放入口中,尤其是體積小、含小配件或化學物質的玩具。
  • 選擇適合年齡的玩具
    避免讓3歲以下嬰幼兒接觸小物件、磁性或膨脹玩具。
  • 定期檢查玩具完整性
    檢查玩具是否有破損、小配件脫落或金屬部件外露,及時更換或修復。
  • 使用後清潔雙手
    玩具使用後應立即洗手,減少化學物質殘留。
  • 注意玩具警語與說明
    購買時留意商品警語與使用說明,避免購買來路不明或標示不清的玩具。
  • 避免噪音過大玩具
    選擇音量適中的玩具,避免長時間暴露於噪音環境。
  • 監督兒童使用玩具
    家長應在旁監督,避免兒童獨自使用高風險玩具。

總結

嬰幼兒玩具安全需從選購、使用到維護多面向把關,家長應提高警覺,選擇安全、標示清楚的玩具,並定期檢查與監督,以確保孩子健康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