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玩具的安全標準與檢測方法主要涵蓋物理性、化學性及耐燃性等多項要求,目的是確保玩具在使用過程中不會對兒童造成危害。以下是詳細說明:

1. 安全標準依據

  • 台灣國家標準 CNS 4797 系列:包括一般要求、可燃性、特定元素遷移及機械物理性等部分,為玩具安全的主要依據。
  • 美國 ASTM F963:美國強制性玩具安全標準,涵蓋物理機械性及化學檢測。
  • 歐盟 CE 認證:針對14歲以下兒童玩具的安全標準,涵蓋多項安全要求。

2. 主要檢測項目

物理性檢測

  • 玩具結構安全,如避免有小零件(防止嬰幼兒誤食)、尖端銳角、危險邊緣、磁性強度限制等。
  • 尺寸、形狀、強度測試,包括拉力、壓力、扭力及墜落測試,確保玩具不易破裂或產生危險碎片。
  • 包裝安全性,如塑膠膜的安全性,避免窒息風險。

化學性檢測

  • 重金屬含量限制:銻、砷、鋇、鎘、鉻、鉛、汞、硒等8種重金屬的最大容許遷移量。
  • 塑化劑檢測:8種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如DEP、DMP、DEHP等)含量限制,避免有害物質危害兒童健康。
  • 禁止使用含硝化纖維素等高度可燃材料。

耐燃性檢測

  • 玩具材料需具備一定的耐燃性,避免接觸火源時快速燃燒,保障使用安全。

3. 特殊注意事項

  • 3歲以下嬰幼兒玩具:禁止含有小物件、強磁性球體或具吸水膨脹性的材料,以防誤食造成窒息或腸穿孔等危害。
  • 標示要求:玩具必須貼有「商品檢驗標識」及詳細中文標示,包括適用年齡、注意事項、主要成分及警語。

4. 檢測方法

  • 依據 CNS 4797 系列標準進行物理、化學及耐燃性測試。
  • 化學檢測通常採用遷移測試方法,分析重金屬及塑化劑含量。
  • 物理測試包括尺寸測量、強度測試、尖端及邊緣安全測試等。
  • 耐燃性測試則模擬火源接觸情況,評估材料燃燒速度與安全性。

總結:嬰幼兒玩具的安全標準嚴格規範玩具的物理結構、化學成分及耐燃性,並要求明確標示與警語,確保玩具適齡且不含危害物質。檢測方法涵蓋物理測試、化學分析及耐燃性評估,符合 CNS 4797、ASTM F963 及歐盟 CE 等國際標準。家長選購時應注意玩具是否有合格標識及適用年齡標示,避免使用不合格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