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室的消毒頻率與護理人員比例之間存在密切關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護理人員比例影響消毒及照護品質:根據臺南市產後護理之家督導考核指標,護理人員及嬰兒照顧人員的聘任人數至少需符合護理機構設置標準的1.4倍(休假係數),且全日均有護產人員上班,確保有足夠人力執行消毒及照護工作。人力充足能確保消毒流程落實,減少感染風險。

  • 消毒頻率與標準作業規範:產後護理之家及嬰兒室必須依照標準作業規範,明訂消毒及環境清潔的工作常規,包括入住前、入住期間及出住後的消毒程序,並且定期(如每季)進行感染事件分析與改善。這些規範要求護理人員嚴格執行消毒作業。

  • 護理人員受訓與感染管控:護理人員需接受感染管制相關課程(至少4小時以上,新進人員須於1個月內完成,感管專責人員則需每年8小時以上),以提升消毒及感染控制的專業能力。受過訓練的人員比例越高,消毒執行的正確性與頻率越能確保。

  • 手部衛生與消毒執行率:醫護人員的手部衛生是感染控制的關鍵,但實務中手部洗手的遵從率並不高,約20%至50%不等。護理人員比例充足有助於分擔工作負荷,提升手部衛生及消毒的執行頻率。

綜合以上,嬰兒室護理人員比例越高,能更有效且頻繁地執行消毒作業與感染控制措施,降低感染風險,保障嬰兒健康。反之,人力不足可能導致消毒頻率降低或執行不確實,增加感染風險。因此,維持適當的護理人員比例是確保嬰兒室消毒頻率及品質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