臍帶護理與寶寶洗澡後的護理流程主要包括以下重點:
臍帶護理流程
-
準備護理用品
需要準備滅菌棉棒、75%酒精(消毒用)、95%酒精(乾燥用)、紗布等。 -
洗手消毒
護理前務必徹底洗手,避免細菌感染。 -
清潔臍帶
- 使用滅菌棉棒沾取75%酒精,輕輕擦拭寶寶肚臍根部,由內往外環形擦拭,避免棉棒重複來回操作。
- 先用75%酒精消毒,再用95%酒精擦拭以促進乾燥。
- 若臍帶周圍有分泌物或被尿液、糞便弄髒,需立即清理並消毒。
-
保持乾燥
臍帶護理後,若肚臍乾燥良好,可直接包尿布;若較潮濕,建議用紗布包覆以防感染。尿布應包在臍帶下方,避免尿液沾濕臍帶。 -
觀察異常狀況
若臍帶周圍紅腫、惡臭、有膿液分泌、寶寶發燒或精神不佳,應立即就醫。 -
護理頻率
一般寶寶洗澡後至少護理一次,若臍部潮濕或有發炎情況,可增加至一天2-3次。
寶寶洗澡後護理流程
- 洗澡時可輕柔清潔臍帶及周圍皮膚,使用清水或濕棉棒即可,不必用酒精清洗臍帶以免延緩自然乾燥。
- 洗澡後用軟毛巾輕輕擦乾臍帶及周圍皮膚,保持乾爽。
- 洗澡後立即進行臍帶消毒護理(如上述臍帶護理步驟)。
總結: 臍帶護理重點在於保持臍帶清潔與乾燥,使用75%酒精消毒並以95%酒精促乾燥,避免尿液沾濕臍帶,並注意觀察異常症狀。寶寶洗澡後應輕柔擦乾臍帶,並進行適當的消毒護理,確保臍帶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