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寶寶臍帶周圍皮膚出現發紅、紅腫或分泌物增多時,通常是臍帶部位感染或發炎的徵兆,處理方法如下:
-
保持清潔與消毒:
- 先用洗手乳徹底洗淨雙手,搓洗至少20秒以達到殺菌效果。
- 用手輕輕撐開寶寶肚臍縫隙,露出臍帶與皮膚交界處(臍根)。
- 使用濃度75%的酒精沾濕棉花棒,從臍帶根部往外繞圈擦拭臍帶及周圍皮膚,擦拭過的地方不要重複擦拭,必要時更換棉棒再擦一次。
- 再用另一支棉棒沾取95%酒精,依同樣方式擦拭以達到乾燥效果。
- 用滅菌紗布覆蓋肚臍部位,並用透氣膠帶固定,避免摩擦刺激。
以上消毒程序每天進行2~3次,直到紅腫和分泌物消失。
-
保持乾燥與通風:避免包覆過緊,尿布褲頭不要壓迫肚臍,保持臍帶區域通風良好,減少細菌滋生的機會。
-
觀察症狀:
若肚臍持續紅腫、有分泌物甚至流膿,寶寶可能會疼痛或發燒,這時應儘速就醫。
若出現肉芽腫(紅白色小肉瘤狀物),可用3%~5%硝酸銀溶液塗抹,每天2~3次,若無效則需醫療介入,如電燒或手術切除。 -
避免自行使用藥物:除非醫生指示,勿自行塗抹藥膏或其他藥物,以免加重感染。
總結來說,臍帶周圍皮膚發紅或分泌物增多時,重點是每日用75%酒精消毒清潔,保持乾燥通風,並密切觀察症狀變化,必要時尋求醫療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