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踮腳尖走路在學步期(約12~14個月大)屬於正常現象,多數孩子會在3歲前逐漸改為平腳踩地走路,這是因為他們還在學習走路並發展腳部肌肉與平衡能力。

不過,若孩子超過3歲仍持續踮腳尖走路,就需要特別注意,可能涉及以下幾種情況:

  • 跟腱過短:寶寶出生時跟腱較緊,需要時間拉伸與活動,若跟腱過短會導致腳跟無法著地,只能踮腳尖走路。
  • 神經發展異常:早產兒或有腦神經損傷的孩子,可能因腦性麻痺等原因造成肌肉僵硬,導致踮腳尖走路。
  • 足部肌肉力量不足或足弓發育不良:這會影響走路的推進力與膝蓋動作,造成孩子不自覺地用腳尖行走。

因此,3歲前幼兒偶爾踮腳尖走路通常不需擔心,父母可以透過幫助孩子活動腳部肌肉來促進發育;但若孩子超過3歲仍持續踮腳尖,或伴隨其他發展遲緩,建議及早就醫評估,以排除跟腱問題或神經肌肉異常。